最近,有群眾反映,揚州市寶應縣望直港鎮望直港村137畝農田,自2008年被政府違規徵用後就一直拋荒。徵地時非但沒有土地徵用手續,還找小孩代部分村民在協議上簽字。望直港鎮副鎮長周成健在接受採訪時,承認讀者舉報屬實。針對土地拋荒,該副鎮長此前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,“地荒就荒了,有什麼了不起,國家荒的土地太多了”。(11月4日《現代快報》)
  137畝耕地長期放荒,已令人倍感痛心。然而更讓人如鯁在喉的是,該鎮負責人竟然聲稱“地荒就荒了,有什麼了不起,國家荒的土地太多了”。嚴格保護耕地是我們的基本國策。為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,我國一直對非農建設占用嚴格審批,並積極通過土地整理修複耕地。可137畝耕地違規徵用,且長期放荒,豈不是在架空耕地保護政策?
  平心而論,望直港鎮違規徵地並不是為囤地牟利,更不是在打耕地保護政策的擦邊球。據報道,“2008年,望直港鎮政府在這片土地中間修建一條水泥路,切斷了農田的水源,導致良田無法耕種。”將道路兩邊耕地征收是為了補償群眾損失。但簡單的贖買,卻不是平衡政府與群眾利益的終極之策。試想,農民的損失可以“花錢買平安”,可保護耕地這個百年大計,誰負責?
  事實上,正是地方政府責任的荒蕪,才造成了耕地的放荒。試想,復修一下被公路阻斷的水路,豈不一勞永逸,可政府為何不實施?正是修複水路要耗費時日,而這期間要做群眾工作,相關部門怕耗不起,贖買了事。同樣,也正是責任的荒蕪,有關部門才會在徵地過程中,任由村幹部“找孩子代村民簽字”;在未取得土地管理部門許可的情況下,公然違法征收徵用土地。
  其實,對待土地放荒,我們的處罰措施並非不嚴厲。《土地管理法》和《閑置土地處置辦法》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,“土地撂荒一年以內,土地管理部門要依法對土地使用權人征收一定閑置費;撂荒滿兩年未利用的,土地管理部門可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”。可實際情況呢,有幾個人因此受罰?退一步說,即使土地部門真開出罰單,受罰的豈不是地方政府?相關責任人依然會相安無事。
  從這個層面說,責任的荒蕪比“荒就荒了”更該罰。有關部門不僅要追究“荒就荒了”的法律責任,更該處罰相關幹部責任心的荒蕪。因此,有關部門一方面要依據法律,馬上收回耕地,確保耕地用途不被隨意變更。另一方面,要嚴厲問責。對贖買土地的批准人,具體“操盤手”要處以行政問責和法律處罰。
  守住十八億畝耕地是紅線,也是底線。而要守住耕地底線,顯然需要地方政府以身作則,對土地紅線有敬畏之心。
  文/薛家明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責任的荒蕪比“荒就荒了”更該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p06bpbsg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